老實說,上一篇的逃亡故事,細節是虛構的。
是我一邊擦著眼淚鼻涕、一邊閱讀早期西藏冒險的傳記,一邊撰改出來的。
但我唯一掌握的確切事實,是在天安門事件的那一年,有十一位小朋友為了唸書逃亡到印度,最後到達的,只剩下一半的人數…。
消息來源,來自於當中一位小朋友的爸媽。
一年之後,才得知兒女已不在人間的訊息,淡淡的描述給外人聽,關於他們散盡家財、冒險送兒女到印度唸書的代價。
「為什麼這麼做呢?」
「藏族文化需要承傳下去,關於我們的文字語言、我們的歷史和宗教。」
即使許多年輕人已放棄了古老的語言,上學學的是漢文、學的是定居經商,但仍有一群人依循古老的遊牧生活,想盡辦法與大自然共生存。
「只能將希望放在未來…。」
即使出發前,就知道可能有這樣的結果,仍然願意這麼做的父母,還是很多…。
這是身為藏族的使命與承傳的代價。
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嗎?」在這對父母的帳棚內,仁波切和杜師姊當下提出這個問題。
尤其,之前還親手抱過這些孩子,哄著他們的笑,看著他們的玩耍,如此無瑕的天使,為何必須經歷如此殘酷的現實呢。
這個問題,直到離開、到麵店用餐,仍苦苦糾纏。
一想到這些孩子的遭遇,第一口,久久無法吞嚥…。
「辦一間學校。」
「這…不簡單。」
在西藏要捐款蓋一間廟宇是一件普遍的功德事,但在生活疾苦的石渠要再扣錢出來建立一所學校,不但是頭一遭,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。
「光是經費和師資,都需要長時間的籌備和援助,而錢只是其中問題之ㄧ…。」
這還不包括當地政府可能會提出的特殊要求,如今局勢哪容的下打著承傳藏族文化的私立小學呢?
光想,就已經一個頭兩個大了。
灰黃的玻璃外,出現小朋友的身影,明顯破舊的衣衫和瘦黃的臉,蹲在遠遠的牆角,痴痴望著他們流口水。
以他的年紀,這時候理當在學校唸書學習,卻溣落乞討的街頭…。
「現在不做,未來就沒機會了。」
接著,第二位小流浪漢出現了,臉上掛著髒兮兮的鼻涕,牽起較大孩子的衣角,也同樣盯著他們瞧。
「對了,更不用說還有一群沒有父母、或者父母根本養不起的孩子,教育大計也比須包含了供養這些小朋友吃喝住,否則…否則…,」
忍不住中斷了討論,向牆角的小朋友招招手,兩人狐疑的慢慢接近。
「要不要吃麵?」
「要!」兩個小人異口同聲的回答後,埋頭猛吃。
「吃飽了,就要安心唸書囉。」
那一天,聞好康而前來的小朋友們,一個接著一個,那頓中餐,足足吃了三個小時,十多小人兒拍拍大肚子、滿足的笑了。
西藏上學路目錄+簡介>
□西藏的小寶貝(影音版)